“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范文(通用3篇)

时间:2021-08-19 来源:实用范文 点击:

全国高校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力度,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一】“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摘要: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路径进行探究,意在解决传统思想政治课和专业课出现“两张皮”,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功能的问题,着力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努力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领价值的有机统一,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做出许多重要论述,面对“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两个根本性问题,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守渠”与“种田”的要求,为在课堂教学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和不竭动力。高等教育是人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不仅仅只是单纯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是培养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信仰抱负等各个方面。因此,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现状

   (一)思政课程拘泥于课堂而脱离实际,缺乏生活指导意义

   前一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聊胜于无的状态。每个高校所有专业基本都会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课程,但就课程本身的地位而言,部分学校和绝大多数学生都把这门“必修”当做“选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公共课的地位仅体现在课堂之上“出勤率”和考试之中“划重点”,对教学内容和教育作用并没有过多关注。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微乎其微。从学生本身来看,除非所学专业和思想政治课程有紧密联系,否则学生对这一课程在结业后再也不会有太多的积淀和影响。

   (二)思政课程教育形式单一乏味,学生缺乏认知共鸣

   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主要是以老师单方面的说教为主,很少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学生的人生经验阅历又非常有限,对于一些社会深层次问题没办法考慮的很通透,理解的很深刻。老师的教脱离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成效可想而知。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曝光的校园贷、裸贷、因爱生恨致人伤残事件,或者大学生渴望不劳而获加入传销组织,痴迷网络直播想要赚快钱的行为等等,都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真正深入人心,没能发挥教育引导和主观引领的作用。

   (三)思政课程教学方式僵化老化,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提出,思想政治理的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传统的教学理念基本上都是教师从完成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只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听,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未被关注。教师在备课时主要围绕课本,忽视了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等鲜活的例子和现实生活,事实上学生才是真正的教学主体,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依据学生培养质量来衡量。

   二、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思想认识上不够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目前课程思政仍然处于自发状态,有些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完全没有达到自觉状态,有些专业课的教师和学生对开展课程思政无所适从,认为专业课程教学怎么会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可能,部分专业课教师是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政策理解不够、学习不足,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深入思考,导致课程思政工作无从下手。

   (二)对“课程思政”缺乏系统评价体系,教师的积极性不够。“课程思政”纳入专业课程教育既没有将其列入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也没有将其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指标,对专业课考核机制中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缺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全育人过程的考核和评价体系。这就会导致其他专业课教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不够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那在教学过程中也只会走过程,无法落到实处。

   (三)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思政整体工作中处于主要地位,但专业课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要发挥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灵活性、渗透性的特征,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但是专业课教师不同于思政理论课教师经过相对规范的培训,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专业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深入挖掘身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能结合当前的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共创教育新局面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在立德树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发挥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一方面要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同时,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要协同互动,特别是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进一步发挥好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悉心指导、帮助专业课教师全面挖掘育人元素,有效实现专业知识和育人元素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思政课程”是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程内容主体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重要主张、文化传承、行为管理等方面来展开。“课程思政”的提出意味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已经从思政理论课延伸扩展为全部课程,这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因素,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重要路径和现实载体,也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新方略、新方法、新途径。着力解决传统思想政治课程渗透不深入、教师重视不够和学生认知肤浅的问题,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加灵动多变的方式呈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教育引导作用。 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路径

   (一)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培训

   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其教育成效的高低,与教师队伍本身的素质水平、业务能力息息相关。针对思政课程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科专业老师应该具有相对扎实的功底;因此对他们的培训应该侧重于突破传统思政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互动较少、教学方式陈旧、实践教学不够、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同时,要鼓励思政课程专业老师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多关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新趋势、新动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要积极优化课堂教育氛围,激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的作用,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学科素养的良性发展。

   针对承担课程思政教育的专业课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侧重于对理论基础和教学理念的引导培养。很多致力于不同学科教育的专业教师,其所熟悉的往往是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而对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缺乏实践经验与深入研究。因此,学校党委宣传部门和教务部门应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分享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让任课教师在进行本专业、本课程教育的过程中灵活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粗浅的提及和生硬的灌输。

   (二)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的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五音难正六律。”在任何一种课程体系或者教育模式的建设中,建立完善一套切实可行、有章可循的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在各个学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中,关于课程建设的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2019年,教育部党组出台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同时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各个高校可结合实际,制定适用于不同办学定位的课程思政教育标准,需要明确专业课教师的备课标准、教学标准、内容评价、教学活动组织、教育成效管理、教育素材的采集和拓展、教育成果的反馈跟踪等各个方面。通过标准化的建立,让各个学科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目的明确、思路清晰的开展教学活动,并逐步优化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互配合机制

   思政课和专业课各有各的体系,“课程思政”不是其他课程思政化,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的性质,也不是让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中去讲思政课教师要讲的内容,而应是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四)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在考核和激励机制上制定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制度和文件,进一步明确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具体做法和要求。一方面对教师的工作执行情况、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进行评价督导;一方面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理论信仰、道德品行和行为习惯等进行跟踪和反馈。在一定范围内推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在职称晋升和年终考核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五、结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高度重视,对办好思政课、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寄予厚望,面向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对推动社会思潮的良性发展,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热忱,促进社会和谐等都有极其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前沿阵地,应当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使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陈会方秦桂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9(09):53-55

   [4]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04):109-113

   [5]董凤.“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2):45-47.

   作者简介:梅宏涛(1990.01-),男,回族,河南新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语文学科教学。

【篇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摘 要:大学体育是一门锻炼学生们体格的课程,当学生们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够更好地接受大学其他课程的学习。然而,近几年的体育课程一直被大学生们所排斥,根据大学生们的反映,高校的体育课程呈现单一性,体育项目不够丰富。其次,体育教学没有明确性,教师们仅仅为了教学而教学,甚至出现完成体侧之后草草了事,并不能让学生们真正地在体育课程中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大学生们是我国未来的可塑造人才,因此,学生们有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够以嶄新的面貌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大学体育课程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影响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思政视域 大学体育 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156-02

   体育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技能,可以说,这门课程也具备独特性,每个人的运动细胞各不相同,因此,所擅长的体育项目也不同。在大学体育课程当中,教师在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们的兴趣以及所擅长的项目出发,培养学生们在体育方面进行专业的训练和学习,让学生们在各自的体育项目当中有所造就。

   1 根据个人擅长,自主选择体育课程

   自主选择体育课程也可以称之为“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学生们所擅长和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选择。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式,首先学生们选择自己心仪的体育项目之后,能够投入更多的兴趣和专注力学习课程。其次,教师们在教学时可以将更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生们对该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教师们在教学时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笔者在教学大学体育课程时,在开课时期,笔者学校召集整个年级的学生在操场上进行排队选择。每个班为40个学生,所涵盖的体育项目有:田径班、网球班、排球班、篮球班、乒乓班、铅球班、标枪班、跳远班、跳高班、游泳班、瑜伽班等。有多种体育项目供学生们选择,因此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所擅长的项目或者所喜爱的项目进行选择。在“分层次”教学时,学生们可以找到自己所擅长领域,并进行更加专业的学习,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投入更多的热情和专注力,从而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体育项目更加符合学生们的体质,学生们在进行体育课程时也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根据所喜好选择体育项目,可以让学生们在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时有个对于自我的认识,以及对于大学生活的认识,学生们将有目的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单单是强身健体为目标,还有为了扩展自己的体育技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在社会当中的作用、增强自己在大学的人际交际等。同时,学生们在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上容易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2 设置体育游戏,提高个人体育素质

   大学当中的体育,更多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个人素质。因此,在大学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完成一年一次的体测,由学校通过学生们的体育测试,所总结出的学生们的体质测评,再根据学生们的体质调整教学计划。进行大学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素质、强身健体,还能够给学生们起到一个健心的作用,学生们在进行体育游戏时,身心是愉悦的、放松的,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进行体育教学,可以给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例如,笔者在教学田径班的学生们进行田径训练时,为了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比方说,学生们在进行50m跑的训练时,将学生们分成4个小组,进行接力游戏。每组的学生们必须派出5名学生参加接力游戏,用时最短的组获胜。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渐提高自己的短跑速度,同时也能够沉浸在游戏当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再比方说,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反应能力,在教学当中进行了竹竿交换的游戏。将整个班级分成4个组,每个组有10名学生,学生们每人持一根竹竿,围成圆形形状。当笔者吹哨子时,学生们需向自己的右手边移一个位置,并借助右边同学所留下来的竹竿,以此类推,倘若学生没接住竹竿,即为淘汰。当每组学生成员剩下4个及以下,集成一个组进行PK,到最后看哪个组中剩的组员多,就取得胜利。这个游戏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们相互竞争,而是以游戏的方式,测试锻炼学生们的反应能力,让学生们在进行田径训练时能够提高自己听到哨声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自己的田径能力。

   以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学生们可以在体育课程中体验到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在体育课程当中展现自我能力,甚至学生们能够在体育课当中创造出自己的价值。学生们在游戏时还会发挥自己的团队精神,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心理。

   3 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增加体育项目

   为了丰富学生们在大学学习当中的活动,我们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可以增加体育项目,使得体育更具多样化,学生们不仅能够在体育当中锻炼自己的体质,还能够在体育活动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进行交流、在面对整个团队时又应该怎样发挥自身在团队当中的作用。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们更多良好品格,促进学生们在大学过程中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生们进行体育课程学习时,我们体育教研组会定期举办一些趣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分成春季趣味运动会和秋季趣味运动会。在趣味运动会当中,有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每为学生们都有一张组员卡,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交际圈组队,同时也可以结识不同班级,甚至是不同年级的同学组队,学生们组完队之后可以到每个体育项目当中进行挑战。挑战成功时,组队的卡将成功盖章,接着学生们可以根据所完成印章个数的多少进行竞争领奖。比方说,在趣味运动会当中,我们设置的项目有:夹筷区分红绿豆、“袋鼠”接力(套在麻袋中进行跳跃接力)、同舟共济(学生们需在同一块木板上使力前进)、旋转跳跃(每组讲完整地完成“8字跳绳”)、投壶游戏、扔飞镖等,通过这些趣味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丰富多样,同时也能更喜欢上体育活动。学生们在进行趣味活动时,能够迅速地锻炼到自己的专注力,比方说夹筷区分红绿豆、投壶和扔飞镖游戏,都能够很好地锻炼到学生们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当学生们参与到趣味活动当中时,首先,能够丰富学生们的大学生活。其次,能够让学生们体验不一样的体育活动,增加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丰富的趣味活动,学生们还能够投入其中,并且锻炼自己的体格,提升自身的体质。学生们在进行组队时,不仅能够交到新朋友,还能够在团队活动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并且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团队完成活动,以此提高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笔者关于如何在思政视域下进行大学体育课程,实现体育育人教学的一些建议。在我们的大学体育教学当中,教师们应重视对学生们的体育教学,同时也应注意学生们的道德修养教学,让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学到更多关于社会交际的道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们在强健体格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的培养,从而发挥积极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许小珍,樊明康.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3):121-122.

   [2]曾秀霞.体育游戏在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4):133-135.

   [3]陈慧,任为民,汪俊峰.大学体育课程安全管理的价值与实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3):88-89.

【篇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摘要:加强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工作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思政”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体育学的学科属性,体育是重要的思政教育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理应深入探究学校体育的思想内涵,加大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据此,深入探究了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8.072

  0引言

  “课程思政”理念自提出并实施以来,各类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积极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与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挥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了高等院校的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课的育人功能。体育类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顺应“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不断去挖掘体育类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引领体育教师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引领、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完善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建设,改变过去人们所认为的体育课程即技术课程的片面观念,充分发挥体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1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不论实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特别强调了体育之于德育和智育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因此,应该重新审视体育的本质和学校体育思想内涵,体育身体动作语言仅仅是一种载体,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等人非常重视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目前,各类课程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之路,体育也应该把握契机,在体育教学中体现思政元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体育课程育人和育德的功能。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从多个维度论述了体育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的群体是青少年,因此,在高等院校将体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挖掘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才能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所提出的注重体育核心素养在学生体育认识中的价值与作用。体育强国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学校体育这主阵地,学校体育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体育课程的教学当中,改变传统的以重技术教学,轻文化传承的局面,注重学生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也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体育应该不断加强跨学科的交流,“体医融合”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也推动了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助力。

  2“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2.1加强對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应该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扶持与鼓励。在校党委书记领导下,成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小组,在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的指导下,结合体育学的学科属性和体育课程的自身特点,不断挖掘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且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由教师发展中心每年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并由教务处做好体育课程的统筹规划,同时要改革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价标准,思政元素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其次,学校要积极动员各个学院之间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学校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发展需要各个学院之间的参与共同推进,尤其是负责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并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其他学院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交流,充分挖掘其他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派优秀教师对其他学院教师进行有关“课程思政”的培训,共同推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发展。

  2.2建立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政”激励保障机制

  高校要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改革,需要学校多个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当中去,教师发展中心每年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给予讲课优秀的教师一定的奖励,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的课程思政培训,让教师走出去,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另外,学校教学科研职能部门设立一些课程思政教学科研课题项目,加强与课程思政有关的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力度,鼓励体育课程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工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学校的人事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思想考核力度,将体育“课程思政”的能力纳入到职称评定、年终绩效考核当中去,鼓励教师加强自身的“课程思政”的能力提升。教务处要做好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规划工作,并鼓励教师编写体育“课程思政”教材,将思政元素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标准,在学院内部,也应该建立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相关的奖惩制度,给予教师鼓励,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听课和互评,在学院内容形成一种“课程思政”教学的氛围,将体育的育人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2.3加大体育“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首先,应该培育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体育课程教师应该在自身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应该加大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时俱进,学校在校党委书记的领导下,通过组织“课程思政”会议、讲座和教学专题报告等形式动员体育课程教师不断学习国家的“课程思政”最新的政策和会议文件,关注国家最新的教育政策,从而使体育课程类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深入的认知,培养体育“课程思政”的意识,始终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去,树立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育人的责任意识。

  其次,要注重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更新,加强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把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前言动态,能够很快的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能力。通过“课程思政”培训,体育教师要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深刻领悟到知识背后的内涵,要做到课程育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认同感。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文件,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在大健康的大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做到全方位育人,体育教师应将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纲领性文件融入到体育课程的理论教学当中,让学生深入理解健康中国的内涵,深入领会中国女排精神,在体育促进健康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要不断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当中去,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符号,通过学习,增强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有深入的认知,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与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断加强交流,自身先要掌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背后的内涵,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当中。因此,要实现课程价值引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知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等的理解力,成为立德树人的真正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2.4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专题的设计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去构思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特殊的学科属性,其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就很多,通过专题教学设计体现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可以设置体育强国专题、健康中国专题、奥运会专题、军运会专题、残疾人体育专题、体育赛事志愿者专题、体育扶贫专题等,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体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育“课程思政”传达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不能将体育课与思想政治课簡单的叠加在一起,但是要体现思想政治的元素,体育课程让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道德修养等,让学生能够内化于心,切实感受到身上的责任感,并投身于社会服务当中去。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更多的是给予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

  3结语

  在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应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要做好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体育教师要培育体育“课程思政”意识,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渗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和思想,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做到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杨建超.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理性审视[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6):121-127.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赵麑.符号和记忆:女排精神的内涵、特征及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17,(8):8-12.

  [5]石书臣.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课程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5-20.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7]刘娜,吴纪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应着力实现“六个转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75.

  [8]赵麑.符号和记忆:女排精神的内涵、特征及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17,(8):8-12.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范文(通用3篇)

http://m.tclaobao.com/shiyongfanwen/45406.html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实用范文热门文章

实用范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老包文秘网-写作范文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